您现在的位置: 福建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志愿 > 文章正文
 
浙江省考试院专家深度解读高考平行志愿
2007-4-11 11:28:00 来源:2exam.com整理 【字体:小 大】

  今年我省对高校招生政策作重大调整,以“分数优先、志愿平等”的改革,引起了全省考生、家长和社会的极大关注。昨天,省教育考试院专家就今年高考“平行志愿”后的录取细则进行了详细解读。

  江苏、湖南经验显示

  平行志愿,96%能投档

  从江苏省、湖南省平行志愿的投档情况看,重点院校生源集中、投档线有所提高;一般院校各得其所,有利于避免高校生源“撞车”或“断档”现象。

  而平行志愿严格按照考生的总分顺序,并依次检索考生所填三所(高职高专五所)院校志愿进行投档,较好地解决了以往高分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当而落榜的问题,在客观上增加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选择范围,提高了志愿填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江苏省、湖南省实行平行志愿的投档率达96%以上。

  平行志愿等同“第一志愿”

  以往我省

高考录取采取“志愿优先”的原则,计算机先把考生按填报的院校志愿进行归类,然后再看其分数。这样,报考相同的高校,第一志愿填报和第二志愿填报差别很大。只要第一志愿招生满额了,哪怕考生分数再高,其第二志愿也没用了,有时考生还不得不降到下一个批次录取,即出现所谓的“高分落榜”现象。

  平行志愿录取时,A院校到C院校间没有分数级差。录取时,首先对考生按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对考生按所填报的“平行志愿”检索,被检索的志愿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特别提醒的是:各批平行志愿及征求志愿分别只实行一轮投档,不补充投档。

  选志愿要拉开梯度

  必须要有保底学校

  省教育考试院负责人表示,“过去每一批次线上的考生是先看志愿再看分数,现在是既看分数又看志愿。”

  平行志愿对于院校来说都是第一志愿,是完全平行的,而对考生来说,还是有严格的顺序。各个平行志愿间要有梯度,而且必须要有一所学校保底,才能确保命中一个,同一层次的学校不宜一起报,这样容易一起落榜。平行志愿的排序有先后顺序,排序上的先后就是检索投档的顺序。建议考生将自己最希望就读的院校排列在平行志愿的最前面。

  勉强“踩线”如何避风险

  由于今年平行志愿只实行一轮投档,不补充投档。也就是说,考生一旦投档到其中一个平行志愿的院校中,若没录取而被退档,则要落到征求志愿中,所以刚上线的考生填报时更须慎重。这也是平行志愿设置的风险所在。考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平行志愿是减少了风险,而不是消除了风险。

  避免专业不服从而退档

  高校录取中每年都有考生被退档的现象,而原因绝大多数是因为考生填了专业不服从,高校无法调剂。特别是今年,如果被退档,将落到征求志愿,因此考生要慎重选择专业志愿。事实上,进了高校后,仍有部分学生可以换专业,录取时因为专业不服从调剂而被拒之大学门外比较可惜。

  降分投档新政策

  对征求志愿后,学校总体生源仍不足以完成招生计划时,根据高校降分申请,对考生第一次所填报的本批次平行志愿,进行逐分降分,检索投档。

  本科(第一、二、三批)最大降分幅度为10分;专科(第四批)可降至组档线。

  根据有关政策, 海洋运输、地质勘探、农林渔等毕业后工作、生活条件较艰苦的专业以及监狱管理类专业在按其隶属关系面向监狱、劳教单位招生的,在征求志愿后仍不能完成招生计划时,可在同批次控制

分数线下20分以内,对考生第一次填报的本批次平行志愿,一般性降分后,逐校逐专业逐分检索投档。

  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招生,一般性降分后生源仍不足时,在规定的降分范围内对考生第一次填报的平行志愿,逐校逐分检索投档。

  如果根据征求志愿和按规定降分投档以后生源仍不足的,将视情再进行降分征求志愿。降分征求志愿投档的原则和方法与第一次征求志愿相同。

  填报志愿 处理几大关系

  招多与招少的关系

  各高校招生人数的差异与考生的被录取机会有一定关系,但关键在报考者的总分高低和排位。

  “冷门”与“热门”的关系

  “热门”专业是目前紧俏、供不应求的专业,报考人数多,竞争就会激烈。“冷门”专业则反之。但“热门”与“冷门”专业是相对的,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批次与批次之间的关系

  高校招生是分批次进行录取的,前一批次的落榜不会影响后一批次志愿的录取,院校录取到哪个批次就依据哪个批次志愿,考生要正确理解。

  平行志愿中A至C或A至E的关系

  由于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因此考生应根据本人的高考总分来定位自己的志愿,并应使A至C或A至E院校具有适当的梯度,以提高投档命中率,降低投档的风险。(通讯员 薛平 记者 王慧华)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
·2003-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
·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2003-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
·2003-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
·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
·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
·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
·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
·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级专业学校名单